城市
濕地公園規(guī)劃設計以保護濕地的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為重點,并結合公園景觀設計,通過改善市民的生活環(huán)境質量,加強城市居民的參與性,以得到更多的社會關注和支持,其控制要素主要有以下幾點:
1、生態(tài)因素
1)駁岸
應該提倡采用自然式駁岸代替混凝土和石砌擋土墻的硬質河岸,這極大的有利于構建富有生機與活力的濕地景觀,同時保障好濕地水體與水岸之間的水分交換和調節(jié)。
2)植物
以濕地植物為主,應選擇那些適應性強、 抗病能力好的植物,同時注重進行靈活的配置組合,空間開闊、綠意盎然的濕地能夠顯著應對城市熱島效應帶來的負面影響。
3)水量
對于缺水城市可以考慮采取管道輸水,以避免水分的散失和滲透,更注重利用雨水收集來調蓄水體水量。
4)水質
通過建立泵閘形成水位差,控制水流方向和水流速度,更注重實行雨、污水分流以杜絕各類污水。
2、功能要素
濕地區(qū)域的開發(fā)定位需要首先滿足城市總體規(guī)劃功能布局的要求,具有針對性的結合城市遠景規(guī)劃,使得城市的空間結構趨于合理,始終秉持好 “實事求是、 與時俱進、 開拓創(chuàng)新” 的原則理念,更要充分融合不同地域內的濕地特色,在此基礎上修建完善的個性化基礎配套設施。再者,建成后的城市濕地的邊緣地帶往往會成為人流最集中、功能最豐富的地區(qū),因此必須要布置休閑活動內容的功能設施,致力于提升周邊的土地價值,通過游憩設施的設立、景點的精心打造、生態(tài)教育與解說系統(tǒng)的建立,實現生態(tài)、社會與經濟效益的三贏。
3、景觀要素
所謂的景觀要素主要包括空間結構和視線通廊兩部分,就前者而言,在濕地區(qū)域里,應做到山丘脈絡清晰、地形起伏有致,不僅可以給居民營造優(yōu)美和諧的環(huán)境空間,還有利于科學合理的把控好徑流速度,并及時引導雨水的動態(tài)流向,大型建筑應退出濕地公園主體區(qū)域,并保留一定的開敞空間,注重充分利用好亭臺樓榭、花架、親水平臺和水上棧道等休閑設施,同時建筑高度應從臨水向后具有梯度感,保證后排建筑仍然擁有水面的景觀。就視線通廊而言,應該由外向內,在景觀、生態(tài)和地勢上做好梯度的漸變序列。要想起到良好的分隔空間即視感,可以借助于起伏不平的山體與高度錯落有致的喬木林實現。